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在《乌镇时间》里

来源:中国电力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乌镇时间》是浙江桐乡市供电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是桐乡电力发展的实录与职工生活的真实写照。 中国电力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富强为书作了序《乌镇的世界时间》

《乌镇时间》是浙江桐乡市供电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是桐乡电力发展的实录与职工生活的真实写照。

中国电力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富强为书作了序《乌镇的世界时间》。

《乌镇时间》第一篇是《云上的光芒》。这里说的“云”,自然不是天空的那种云彩,而是指“云技术”。这是一篇为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保电纪实的文章。作者将整个保电过程写得紧张而又生动,像“云上的光芒”一样令人眼花缭乱。

世界互联网大会将乌镇作为永久性的会址,定有根本性的、不可动摇的原因。为什么对乌镇如此钟情呢?看完这本书,我才知道“就应该设在这里”了——是这里的人们用智慧与能力赢得了青睐。

《乌镇时间》中,几乎每一篇都写到了2014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保电工作。对供电企业来说,保电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在桐乡,保电工作承担着“中国网络强国梦之重任”和“为世界服务”的重任。电力保障到底怎么保?遇到突发用电故障,如何确保现场值守人员快速有效处置?难度挺大,但供电人做到了。

服务是经济学上的概念,也是伦理道德的范畴。在桐乡,供电人对保电工作意义的认识,已经超越了“事关公司安全”的层面,而上升到“国家安全”与地区安全的高度上来,进入“我要服务”的新境界。

吴越文化具有深刻内涵与独特的精神特质,造就了这里的人开放的胸怀,也成就了他们敢为人先、善于创造的品质。《敢为人先砥砺前行》从1922年桐乡有电开始写起,记叙了桐乡一代代供电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桐乡1975年就研制出地理线故障探测器,创造了一个全国性的品牌。1989年10月,桐乡建成全国第一个大电网供电的农村初级电气化县。2008年,桐乡在全国率先实现村村电气化。

《乌镇时间》从序到最后一首长诗,字里行间全是对家乡的热爱、对电力事业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凤凰引》的开头就写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中间是桐乡。梧桐树,与桐乡暗合起来,凤凰引,就是引凤凰的梧桐,而电力工业就是那梧桐。

《我只是一只喜鹊》构思奇妙,借用一只喜鹊赞美这里:“如今,我和那个她依然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与我的儿孙们生活在一起,因为这里是出了名的鱼米之乡,因为这里是我祖祖辈辈成长的地方。这儿物产丰沃、食物充足,更有着那些渐渐相处友善的蓝帽子们,有着慢慢和谐起来的生态环境。”《桐电人·长歌行》中满怀激情地写道:一曲桐电人的长歌行,歌声从乌镇东西栅,从梧桐街道,从石门虎啸,从桐乡的四面八方娓娓传来;歌声在桐乡电力20世纪60年代的初创中,在“文革”的停滞坎坷中,在80年代的开拓进取中,在90年代和新世纪的飞跃发展中婉转飘荡。

这本书里的每个人物、每个具体的事件、每个细节,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作者们有深厚的写作功底与经验。《云上的光芒》文笔劲道,《德欢轶事》将人物写得活灵活现,《桐电人·长歌行》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鲜明形象中,鼓励人们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

书名也很有味道。时间,这个基本物理量就是物质的运动和能量的传递。生命的本质就是一段时间,使用时间的方式就是我们塑造自己的方式。乌镇时间就是乌镇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引人注目的是,乌镇时间还是向世界各地扩展的,一直扩展到了遥远的地方——这是飞跃性的扩展。

乌镇是一个在未来有无限可能的小镇。因为这个小镇里,有一群对未来有着无限追求的人们。

《乌镇时间》是浙江桐乡市供电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是桐乡电力发展的实录与职工生活的真实写照。中国电力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富强为书作了序《乌镇的世界时间》。《乌镇时间》第一篇是《云上的光芒》。这里说的“云”,自然不是天空的那种云彩,而是指“云技术”。这是一篇为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保电纪实的文章。作者将整个保电过程写得紧张而又生动,像“云上的光芒”一样令人眼花缭乱。世界互联网大会将乌镇作为永久性的会址,定有根本性的、不可动摇的原因。为什么对乌镇如此钟情呢?看完这本书,我才知道“就应该设在这里”了——是这里的人们用智慧与能力赢得了青睐。《乌镇时间》中,几乎每一篇都写到了2014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保电工作。对供电企业来说,保电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在桐乡,保电工作承担着“中国网络强国梦之重任”和“为世界服务”的重任。电力保障到底怎么保?遇到突发用电故障,如何确保现场值守人员快速有效处置?难度挺大,但供电人做到了。服务是经济学上的概念,也是伦理道德的范畴。在桐乡,供电人对保电工作意义的认识,已经超越了“事关公司安全”的层面,而上升到“国家安全”与地区安全的高度上来,进入“我要服务”的新境界。吴越文化具有深刻内涵与独特的精神特质,造就了这里的人开放的胸怀,也成就了他们敢为人先、善于创造的品质。《敢为人先砥砺前行》从1922年桐乡有电开始写起,记叙了桐乡一代代供电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桐乡1975年就研制出地理线故障探测器,创造了一个全国性的品牌。1989年10月,桐乡建成全国第一个大电网供电的农村初级电气化县。2008年,桐乡在全国率先实现村村电气化。《乌镇时间》从序到最后一首长诗,字里行间全是对家乡的热爱、对电力事业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凤凰引》的开头就写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中间是桐乡。梧桐树,与桐乡暗合起来,凤凰引,就是引凤凰的梧桐,而电力工业就是那梧桐。《我只是一只喜鹊》构思奇妙,借用一只喜鹊赞美这里:“如今,我和那个她依然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与我的儿孙们生活在一起,因为这里是出了名的鱼米之乡,因为这里是我祖祖辈辈成长的地方。这儿物产丰沃、食物充足,更有着那些渐渐相处友善的蓝帽子们,有着慢慢和谐起来的生态环境。”《桐电人·长歌行》中满怀激情地写道:一曲桐电人的长歌行,歌声从乌镇东西栅,从梧桐街道,从石门虎啸,从桐乡的四面八方娓娓传来;歌声在桐乡电力20世纪60年代的初创中,在“文革”的停滞坎坷中,在80年代的开拓进取中,在90年代和新世纪的飞跃发展中婉转飘荡。这本书里的每个人物、每个具体的事件、每个细节,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作者们有深厚的写作功底与经验。《云上的光芒》文笔劲道,《德欢轶事》将人物写得活灵活现,《桐电人·长歌行》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鲜明形象中,鼓励人们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书名也很有味道。时间,这个基本物理量就是物质的运动和能量的传递。生命的本质就是一段时间,使用时间的方式就是我们塑造自己的方式。乌镇时间就是乌镇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引人注目的是,乌镇时间还是向世界各地扩展的,一直扩展到了遥远的地方——这是飞跃性的扩展。乌镇是一个在未来有无限可能的小镇。因为这个小镇里,有一群对未来有着无限追求的人们。


文章来源:《中国电力教育》 网址: http://www.zgdljyzz.cn/qikandaodu/2020/0714/377.html



上一篇:德国林学实践教育对我国人才培养的启示
下一篇:任林举:与“鲁奖”不期而遇

中国电力教育投稿 | 中国电力教育编辑部| 中国电力教育版面费 | 中国电力教育论文发表 | 中国电力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电力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