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浅谈配网抢修标准化建设

来源:中国电力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 配网抢修标准化建设的目标1.1 配网抢修标准化的理念和策略企业升级的核心是内在竞争能力的升级。第一时间到达故障发生点、最大限度地减少故障抢修时间,能有效降低故障带来的

1 配网抢修标准化建设的目标 1.1 配网抢修标准化的理念和策略 企业升级的核心是内在竞争能力的升级。第一时间到达故障发生点、最大限度地减少故障抢修时间,能有效降低故障带来的损失,降低管理和生产工作强度,从而提高工作品质,快速恢复正常供电,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服务力。我们将“故障抢修零误时”作为配网标准化建设的切入点,按照服务承诺科学制定应急抢修方案,严格控制配网故障抢修时限,提升为和谐社会服务的能力。 配网生产标准化建设是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平台进行分析诊断现有工作中的浪费、波动和不灵活性,制定措施对资源配置、工作流程进行持续改进,并予以固化从而提高业绩水平的、先进的管理方式,重点是着眼于解决工作中的瓶颈,提高生产流程的效率。 1.2 配网抢修标准化的指标体系及目标值 在制定指标体系时,结合参与配网抢修部门的组织构架,从抢修流程中的“事故告知、诊断汇报、设备隔离、许可抢修、排除故障、汇报抢修结束、恢复送电”七大环节剖析配网抢修管理流程,按照“一线抢修班组两人可以完成为小型故障、需要调动其它备班班组抢修为中大型故障”的区分原则,对七大环节进行细分后,根据“2010-2014年抢修工作平均处理时长”数据,对 “故障抢修处理步骤”进行“标准时限”设定,做好各类故障抢修数据的统计跟踪工作。下图为实际工作中正在执行的“故障处理步骤和标准时限”。 表1 2015年前平均处理时长与标准时限对比表原有环节名称 2010-2014年平均标准时限(分钟)处理时长(分钟)事故告知环节 7 5诊断汇报环节 26 20小型故障处理及完工汇报 70 60大中型故障确定汇报 34 20大中型故障调动后备抢修班组 40 30大中型后备抢修班组到达现场 63 40大中型故障处理及汇报 344 270恢复送电汇报 26 10 配网故障抢修标准化工作就是围绕已经设定的抢修管理流程和指标考核应用体系来开展的,通过配网抢修标准化建设达到抢修处理“零误时标准”。 2 配网抢修标准化的主要做法 配网抢修标准化管理项目主要工作包括:流程分析和问题诊断;组织领导体系搭建;项目管理系统构建;改善措施和持续机制;精益骨干队伍的培养;标准化生产氛围的营造。 根据分析现行管理流程中的问题,运用标准化生产工具,从管理系统和运营系统、理念及行为系统三个方面对城区配网故障抢修工作提出改进措施和改进思路。 2.1 管理系统改进 1)建立无缝连接的故障抢修指挥平台和规范的管理流程。在配网管理单位下属成立“配网应急指挥中心”这一专业机构,主要负责城市配网日常生产运行调度和抢修工作的指挥和协调,实现扁平化、专业化管理,建立无缝连接的配网生产调度和故障抢修指挥体系。构建统一指挥信息平台,合理应用、优化信息资源配置,提高信息系统实用化与数据使用率,将调度SCADA系统、配网生产管理系统、服务系统、配变监测系统、服务监控系统、用电现场管理系统等统一管理,及时有效的沟通、监控指挥全公司的生产抢修工作,统一调动公司资源,加强指挥能力,从而逐步实现“拉动”的抢修系统。 远期考虑成立单独机构,增派生产人员参与,抢修资源统一管理,向网格化抢修转变。 2)规范故障抢修处理作业流程,实现标准作业。在故障报障受理阶段,通过使用故障模糊辨别卡,尽可能利用现有手段(配网生产管理系统、SCADA系统、营销系统、配变在线监测系统和客服系统)收集有用信息,便于事先明确故障类型,减少因信息不准而造成的抢修时间的浪费。在故障报障处理全过程使用故障处理标准流程卡,规范故障处理流程,记录故障基本信息和处理情况,各关键节点起止时间,保证故障数据信息完整规范准确。 3)严格抢修节点控制考核,实行业绩考核。根据抢修优化后的流程,制定故障抢修节点控制图和业绩考核管理办法,执行考核故障抢修业绩考核工作。每月由指挥中心统计标准化项目实施情况上报,并按照有关制度进行考核。 4)建立公司、工区级单位的标准化例会制度。收集配网故障抢修精益化工作中的各类信息,及时调整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调试相关软件系统,修订完善各类制度、措施,保证配网故障抢修标准化建设工作健康、稳定、持续的推进。 2.2 运营系统改进 1)建立配网分级故障响应机制。根据配网日常抢修工作的具体故障量,结合气温、负荷、灾害气象和特殊保电任务等因素,将故障分级抢修分为IV、III、II、I四个逐个递高等级。将故障抢修分级原则、故障抢修信息管理、各响应级别的人员、工器具及车辆配置标准等作出详细规定,最大限度满足配网故障抢修快速反应的管理要求。 2)完善备件备品的管理。遵循定额、专人管理原则,打破原有抢修备件备品的两级管理体系,建立“备品备件四级管理制度”,明确:抢修车辆携带、工区一级生产单位仓储、物资公司仓储、供应商及兄弟单位物资借用等四级储备制度;建立完善的配网抢修用备品备件定额管理标准;抢修单位应设备品备件专职保管员,保管材料并根据材料使用情况及时汇报补充备品备件。 3)提升配电网络技术含量和高可靠性供电能力。合理有计划的利用技改大修和农网改造资金,进行配网故障薄弱环节的专项整治。 4)提升配网管理技术含量,规划建设DMS系统,为最终实现配电自动化打下坚实基础。 5)改进人力资源的管理,一专多能——以一专多能为目标的实际操作培训,在提升员工技能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分区布点——将抢修人员等资源分区布点,跨区服务,明显缩短抢修队伍到场时间;作业时间——按照军事化的管理要求,实现24小时值班; 3 今后的改进方向或策略 通过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技术规程、加强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并通过理念及行为系统的改进,强化质量管理,促进标准化建设。主要来讲,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1)导入推行配网管理“零故障”理念。提出“维护为主、抢修为辅,提前预防”的工作思路,并建立起系统的配网运行“零故障”管理模式:展开对历年来辖区内配网故障情况的分析,剖析故障产生原因、典型特征,找出配网故障率较高的薄弱环节,制定维护检修工作的重点,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维护检修工作重点持续改进,力求在维护工作中将故障消除在隐患状态;组织各生产维护单位开展零故障竞赛为辅助手段,采取正激励手段促进维护检修工作。 (2)编制事故预案——针对每条10KV线路编制事故预案并进行演练,提高抢修熟练程度。备品备件的管理 在襄樊公司的统一指挥下,运用配网生产管理系统分类储备备品备件,网上查询,资源共享。 (3)内外评价、业绩考核——把每次电力抢修服务过程细分为受理、行动、评价和总结四个环节,通过《客户服务记录卡》、系统等完善内外部评价制度,明确各环节的工作质量要求,从而使电力抢修服务形成一个完整、严谨、有序的闭环管理。 (4)生产主管部门牵头,综合办和工会等部门参与,针对不同层面,开展多次标准化抢修培训和多种形式的宣传;从外围宣传入手,将初步获得的标准化抢修管理经验在系统内外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文章来源:《中国电力教育》 网址: http://www.zgdljyzz.cn/qikandaodu/2021/0118/709.html



上一篇:以“四个精准”打造电力教育扶贫的四川样板
下一篇:电子信息技术在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探讨

中国电力教育投稿 | 中国电力教育编辑部| 中国电力教育版面费 | 中国电力教育论文发表 | 中国电力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电力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