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火与光

来源:中国电力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17年出奇的热,且持续时间长,如果没有空调,真的受不了。尽管室外烤人,但室内有空调吹着怡人的冷风,还是很惬意的!这要感谢有了电和电力的可靠供应。电,给了人们实实在在

2017年出奇的热,且持续时间长,如果没有空调,真的受不了。尽管室外烤人,但室内有空调吹着怡人的冷风,还是很惬意的!这要感谢有了电和电力的可靠供应。电,给了人们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40多年前的农村是没有电的,只是村里来了放电影的,才能看到电灯亮。那时,我家有一油盏灯,至今仍清晰记得它的样子。那是细长的小瓶子做成的,瓶子里倒上洋油,将灯芯点上火,就发光了,光亮能照亮一间屋。要找什么东西,需要端着灯,用手遮挡着走,防止走快了,灯火熄灭。这盏油灯从我记事时它就有了。我在这盏油灯下读书、写字。如果在灯下读书的时间久了,脸上会有一层黑油灰,鼻孔里也是黑黑的。家里没有小孩上学的,一般是舍不得点灯叙话的,吃了晚饭就睡觉。因为在那极度贫穷的年代,点灯熬油是一种奢侈浪费的行为。

后来,出现了汽灯,点汽灯先要烧纱制的灯泡,油壶里倒上煤油后要给汽灯充气,其原理大概是把煤油喷成汽雾状,再燃烧棉纱灯泡。汽灯的光很亮,相当现在200 W的白炽灯泡。

1987年底,我的老家农村用上了电。当时一户只给安装两个灯头,装上25 W和40 W的灯泡,对于面积不大的土房子还是很亮堂的。又过了几年,电灯越装越多,灯泡的瓦数也换大,于是出现了电不够用的现象。农村停电已是司空见惯。2006年以来,农村电网逐渐好了起来,农民用电已不是单纯照明了,电成为了农民生活的重要元素,各种城市居民崇爱的小家电也都进入了农村寻常百姓家。

电和火都是文明的象征。电是火的涅槃。先人们为了获取火,历尽艰辛,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先人们对火和光亮的向往和不懈探索,最终迎来了普遍使用电力的时代。火和光亮,应成为人们膜拜的图腾。

我生在50年代末,记得60~70年代物资极度匮乏,连生活中最必需的“洋火”都缺。我见过燧石取火的过程。用一小块坚硬的红石,叫“火石”,用棉絮或草纸做一个引火芯,用约5 mm厚的钢铁片,叫“火刀”,将火芯压在火石上,用火刀对着火石用力斜划,擦出火星,引着火芯。用嘴吹火芯,火芯就会燃着。用火芯点着烟袋或锅底的柴草后,再将火芯摁灭。贫困的岁月,只要有了火,就能生存下去,希望就不会泯灭。

弹指一挥间,50年过去了。50年代父辈理想的“电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都实现了,几千年前的神话都在这近30年变成了现实。

伟人毛泽东以诗人的胸怀提出:“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这个看似浪漫的想象也在几年前实现了!三峡的水电输送到上海;桀骜的黄河被一个个大坝锁住了,滔滔的黄河水变成电能,送往中原大地;山西地下的煤炭,变成了电能,通过特高压电网,源源向南方、向沿海输送。“三北”地区的风电建设如火如荼,核电发展蒸蒸日上,秸秆发电,垃圾发电,光伏发电,尽一切可能把大自然馈赠人类的物质转化成光和热,去改善人们的生活,美化人们的生活。

是呀,电装扮了人们的生活。城市道路一盏盏华灯点亮组成光的河流,高高建筑上的霓虹变换着色彩,夜幕下的城市如梦如幻。居民室内的灯盏不仅仅是照亮,它是人们起居空间美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农村也安装了路灯,老人在路灯下乘凉打牌,孩子在路灯下嬉戏。在未来的日子里,电能的使用会越来越广泛,开发与节约是并行不悖的主题,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高度文明时,要始终带着敬畏的心,珍惜电能。

2017年出奇的热,且持续时间长,如果没有空调,真的受不了。尽管室外烤人,但室内有空调吹着怡人的冷风,还是很惬意的!这要感谢有了电和电力的可靠供应。电,给了人们实实在在的幸福感。40多年前的农村是没有电的,只是村里来了放电影的,才能看到电灯亮。那时,我家有一油盏灯,至今仍清晰记得它的样子。那是细长的小瓶子做成的,瓶子里倒上洋油,将灯芯点上火,就发光了,光亮能照亮一间屋。要找什么东西,需要端着灯,用手遮挡着走,防止走快了,灯火熄灭。这盏油灯从我记事时它就有了。我在这盏油灯下读书、写字。如果在灯下读书的时间久了,脸上会有一层黑油灰,鼻孔里也是黑黑的。家里没有小孩上学的,一般是舍不得点灯叙话的,吃了晚饭就睡觉。因为在那极度贫穷的年代,点灯熬油是一种奢侈浪费的行为。后来,出现了汽灯,点汽灯先要烧纱制的灯泡,油壶里倒上煤油后要给汽灯充气,其原理大概是把煤油喷成汽雾状,再燃烧棉纱灯泡。汽灯的光很亮,相当现在200 W的白炽灯泡。1987年底,我的老家农村用上了电。当时一户只给安装两个灯头,装上25 W和40 W的灯泡,对于面积不大的土房子还是很亮堂的。又过了几年,电灯越装越多,灯泡的瓦数也换大,于是出现了电不够用的现象。农村停电已是司空见惯。2006年以来,农村电网逐渐好了起来,农民用电已不是单纯照明了,电成为了农民生活的重要元素,各种城市居民崇爱的小家电也都进入了农村寻常百姓家。电和火都是文明的象征。电是火的涅槃。先人们为了获取火,历尽艰辛,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先人们对火和光亮的向往和不懈探索,最终迎来了普遍使用电力的时代。火和光亮,应成为人们膜拜的图腾。我生在50年代末,记得60~70年代物资极度匮乏,连生活中最必需的“洋火”都缺。我见过燧石取火的过程。用一小块坚硬的红石,叫“火石”,用棉絮或草纸做一个引火芯,用约5 mm厚的钢铁片,叫“火刀”,将火芯压在火石上,用火刀对着火石用力斜划,擦出火星,引着火芯。用嘴吹火芯,火芯就会燃着。用火芯点着烟袋或锅底的柴草后,再将火芯摁灭。贫困的岁月,只要有了火,就能生存下去,希望就不会泯灭。弹指一挥间,50年过去了。50年代父辈理想的“电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都实现了,几千年前的神话都在这近30年变成了现实。伟人毛泽东以诗人的胸怀提出:“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这个看似浪漫的想象也在几年前实现了!三峡的水电输送到上海;桀骜的黄河被一个个大坝锁住了,滔滔的黄河水变成电能,送往中原大地;山西地下的煤炭,变成了电能,通过特高压电网,源源向南方、向沿海输送。“三北”地区的风电建设如火如荼,核电发展蒸蒸日上,秸秆发电,垃圾发电,光伏发电,尽一切可能把大自然馈赠人类的物质转化成光和热,去改善人们的生活,美化人们的生活。是呀,电装扮了人们的生活。城市道路一盏盏华灯点亮组成光的河流,高高建筑上的霓虹变换着色彩,夜幕下的城市如梦如幻。居民室内的灯盏不仅仅是照亮,它是人们起居空间美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农村也安装了路灯,老人在路灯下乘凉打牌,孩子在路灯下嬉戏。在未来的日子里,电能的使用会越来越广泛,开发与节约是并行不悖的主题,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高度文明时,要始终带着敬畏的心,珍惜电能。


文章来源:《中国电力教育》 网址: http://www.zgdljyzz.cn/qikandaodu/2021/0204/744.html



上一篇:高铁路上的独特风景
下一篇:喜爱她流淌的精神养分——初见《当代电力文化

中国电力教育投稿 | 中国电力教育编辑部| 中国电力教育版面费 | 中国电力教育论文发表 | 中国电力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电力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