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电力教育》栏目设[06/30]
- · 《中国电力教育》收稿方[06/30]
- · 《中国电力教育》投稿方[06/30]
- · 《中国电力教育》征稿要[06/30]
- · 《中国电力教育》刊物宗[06/30]
新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协同发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高校工作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学生的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时代不断探索并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的协同工作机制,能够使高校工作的时效性大大提高,同时还
高校工作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学生的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时代不断探索并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的协同工作机制,能够使高校工作的时效性大大提高,同时还能够使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一定的提升。
一、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高校在培养人才时,不仅要培养其专业的素质和能力,同时也要确保学生具备一定的思想道德水准,只有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未来的他们才能够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所以高校必须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道德信念,学生只有具备了坚定的信念,才能够确定最终奋斗的目标,在艰难困苦的环境当中做到自强不息。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时代性,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新时代的大学生具备了很多的主流意识,比如道德水平不断提升,同时,学生们的主体意识也变得越来越强,价值观向理性和务实的角度转变,以上这些都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工作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推进高校的持续发展
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过程当中,高校应该把党的思想作为最基本的准则,这样做有助于学校的功能转型,对于高校的持续发展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除此之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的协同发展有助于教育体系向现代化转型。在党的思想引领之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科的理论基础能够进行有机的结合,不仅能够打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党建工作协同发展的全新局面,最重要的是还能够实现高校的科学发展。
(二)有助于提升党员的素质
高校把思想政治课程与党建工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学校选拔出更加优秀的党员干部,把党建工作的内容融入到课堂教育当中,能够让学生接受到党的教育,经过思想政治教育之后,学生们的功利主义思想也能够得到有效的转变,同时,学校和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当中,也能够发掘出一批优秀的人才。除此之外,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也会在此过程中得以增强,教师队伍利用党的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教师队伍当中的每一位党员对党的了解和认识也会逐渐加深,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教师队伍当中党员们的素质也会得到提升。
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工作协同发展中的问题
(一)两者衔接不充分
现阶段,国内的很多高校已经逐渐认识到了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是高校并没有针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足够的重视,由于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合作与衔接,这就导致高校在开展相关工作的时候非常容易出现偏差。比如高校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情况开展相关教育的时候,没有把优秀学生党员的榜样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导致普通学生没有感受到优秀学生党员的号召力,普通学生的注意力很难得到吸引,最终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状况,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水平。
(二)协同机制不完善
近几年来,高校在发展党员的过程当中,党员的名额数量逐年降低,这主要是因为高校更多的是聚焦高质量的学生党员,针对入党积极分子以及预备党员的培养并没有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监督以及引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从事党务工作的相关人员在发展学生党员的时候,并没有严格地按照实施要求来进行,学生经过党课培训之后即可发展入党,这也只是在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当中进行选拔,这不仅影响到了高校党员的整体素质,同时还破坏了入党的严肃性。有一些高校在考察和教育入党积极分子的过程当中,不够重视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导致学生党员自己就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不仅没有使党员的榜样作用得以发挥,甚至还可能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
(三)缺乏专业教师
高校在开展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当中,首先需要面临的问题就是缺乏专业的教师队伍,不仅如此,现阶段高校从事党务工作的相关人员也缺少一些专业性,比如不具备相关的工作经验,缺乏过硬的政治素质,或者是理论素质不够高等等。高校现有的党务工作人员对于党建工作的把握不够准确,极个别教师缺乏党员的党性和社会责任意识,其政治立场也不够坚定,有一些教师甚至还会向学生传播不良观点和思想。在这种情况之下,针对高校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以及道德素质进行培养和提高,是国内众多高校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文章来源:《中国电力教育》 网址: http://www.zgdljyzz.cn/qikandaodu/2021/0413/1163.html
上一篇:我国廉政文化建设三维路径探析
下一篇:七个有力下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教育有效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