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品读寂寞品味幸福

来源:中国电力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为了弘扬电力员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不管是现场采访后的独自苦思冥想,还是深夜独坐时的抓耳挠腮,仿佛都是在独自品读着那份属于自己的寂寞。在独自品读这些寂寞,百

为了弘扬电力员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不管是现场采访后的独自苦思冥想,还是深夜独坐时的抓耳挠腮,仿佛都是在独自品读着那份属于自己的寂寞。 在独自品读这些寂寞,百无聊赖、脑袋“卡壳”之际,我都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李白的《月下独酌》诗句,并反复吟诵:“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相期邈云汉”。在诗人描写的意境中,我品读到了一种深沉的寂寞,是不见污浊的洁白呼唤,是忧世嗟声的诚挚表露,是生命土壤里长出的绚丽奇葩,是寂寞的极致,是一种悲壮而崇高的美丽。 寂寞不是生命旋律的暂歇,不是人生画面的空白,不是壁立千仞的悬崖峭壁,而是一种意存言外的境界,是一种生命滋味的反刍,是一种沉默无言的挚爱,是一种稀声绕梁的大音。寂寞如歌,总有缭绕生命的空灵在鸣奏,在寂寞时我们穿越的是蓦然回首的记忆。寂寞如花,花开是一种美丽,花谢也是一种美丽。寂寞是花开后慢慢凋谢的忧伤和苍茫。寂寞如雪,总带着结冰的心事,晶莹透亮。而当寂寞解冻时,寂寞就又成了一种水的写意,高山流水,缓缓而下。寂寞似金,是对生命的打磨,磨去杂质,留取精纯。寂寞如钢,是对意志的锻炼,在火的熔铸和水的淬却中,使生命坚强。 我,像平常人一样为生活琐事焦头烂额,更比平常人多了那么一点“多愁善感”的滋味,也不乏“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有时只能借助“犹如良药之书籍”,来医治我愚拙的头脑,来排解心中的寂寞。我常常静心来倾听生命深处传出的或低沉、或高昂、或激越的吟唱,在疾首蹙额之外,也总能听到一种比生活本身更空旷更高远更绵密的声响,呼应着我的一声一息。有时我远离喧嚣,闭门索居,让月光轻敲心扉与寂寞促膝而坐;有时我在深夜辗转反侧,让眼睛和思绪都炯炯有神,静思之中任由文字在脑海驰骋纵横。更多的时候,我却是掩卷默然,任脑海一片空白、寂静,这也许与寂寞无关,与孤独也无关。既然无法逃避世间的诱惑,真想学学古代诗人们“仗剑闯天涯”,在行走的路上稍作停留,在某一时刻寻求静谧的片刻。但往往将到临行之时,却发现自己身体里少了那份豪气,少了那份旷达,更少了那份胆量,只能无奈地将这种寂寞留存于心间。 在这万籁俱寂的深夜,独自细细品读着无法拒绝的寂寞。师傅曾告诫我:“既然无力改变环境,就要改变自己,才能适应环境。”这句话成了我的“座右铭”。是啊,既然以个人的渺小,改变不了周围的环境、改变不了过去、改变不了生命的长度,不如,平心静气地去感受寂寞,克急克躁地去品味寂寞,循序渐进地去改变自己,进而改变生命的宽度和厚度。假使换一种心境去思索、去体会、去感悟,品读寂寞又何尝不是在品味生活、品尝幸福?用满腔热忱去品读寂寞和品味生活,让寂寞像醉人美酒一样,在孤独中品味到它的醇香与甘甜,让生命由此而焕发更加绚丽灿烂的光芒。


文章来源:《中国电力教育》 网址: http://www.zgdljyzz.cn/qikandaodu/2021/0425/1284.html



上一篇:刚好遇到你我与当代电力文化的情缘
下一篇:别了老东江变

中国电力教育投稿 | 中国电力教育编辑部| 中国电力教育版面费 | 中国电力教育论文发表 | 中国电力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电力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