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电力教育》栏目设[06/30]
- · 《中国电力教育》收稿方[06/30]
- · 《中国电力教育》投稿方[06/30]
- · 《中国电力教育》征稿要[06/30]
- · 《中国电力教育》刊物宗[06/30]
报告精读 | 就业蓝皮书:2019年中国本科生、高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2019年6月10日,麦可思研究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就业蓝皮书:2019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 2019年中国高职高专生就业报告 》。 本报告基于麦可思公司2019年
2019年6月10日,麦可思研究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就业蓝皮书:2019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2019年中国高职高专生就业报告》。
本报告基于麦可思公司2019年度的大学毕业生跟踪数据而撰写,反映了社会第三方专业机构对于大学生就业信息的跟踪评价和公开发布。麦可思公司自2007年以来,每年对毕业半年后大学生的就业状态和工作能力进行全国性研究,从2010年开始,连续十年对之前跟踪过的全国2006~2015届大学毕业生进行毕业三年后的职业发展跟踪,建立了2006~2018届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数据库。
《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中国高职高专生就业报告》自2009年首度发布以来,至2019年已是第十一次年度报告,本年度报告已经为中国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级人力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各级各类高校、各企事业单位、各级各类学术研究机构以及广大的大学毕业生和高考生等参考使用。
01
本科就业率持续缓慢下降,高职高专就业率稳中有升
2018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1.5%。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1.0%)持续缓慢下降,较2014届(92.6%)下降1.6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为92.0%,较2014届(91.5%)上升0.5个百分点。
02
由于深造比例持续上升,毕业生待就业压力未明显增加
2018届本科毕业生“受雇工作”的比例为73.6%,连续五届持续下降;“自主创业”的比例(1.8%)较2014届(2.0%)略有下降;“正在读研”(16.8%)及“准备考研”(3.3%)的比例较2014届分别增长3.2个、1.4个百分点。
201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受雇工作”的比例为82.0%,较2014届下降1.5个百分点;“自主创业”的比例(3.6%)较2014届(3.8%)略有下降;“读本科”比例(6.3%)连续五届上升,较2014届增长2.1个百分点。
由于深造的分流,毕业生待就业压力没有明显增加。2018届本科毕业生待就业比例为4.2%,较2014届(4.5%)略有下降;201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待就业比例为7.5%,较2014届(8.1%)低0.6个百分点。
03
2018届大学毕业生月入4624元,应届毕业生薪资增长放缓
2018届大学毕业生月收入为4624元。其中,2018届本科毕业生月收入为5135元;高职高专毕业生月收入为4112元,均明显高于城镇居民2018年月均可支配收入(3271元)。
应届大学毕业生薪资增长放缓。2018届本科毕业生月收入较上届增长7.6%,低于2017届、2016届的月收入增幅(分别为9.1%、8.3%);201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月收入较上届增长6.5%,低于2017届的月收入增幅(7.3%)。
04
民企雇用毕业生比例持续增长,成雇主主力军;民营经济带动就业增长
2014~2018届本科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就业的比例从50%上升到54%,与此同时,在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从23%下降到19%,在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就业的比例从11%下降到7%;2014~201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就业的比例从65%上升到68%,而在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从18%下降到15%,在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就业的比例从9%下降到6%。
05
“北上广深”就业比例持续下降,“新一线”城市吸引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本科毕业生在“北上广深”就业的比例从2014届的25%下降到了2018届的21%,而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从2014届的22%上升到了2018届的26%,另外,刚毕业时在“北上广深”就业的毕业生中,三年内离开的比例明显上升,从2011届的18%上升到了2015届的24%。
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中,外省籍毕业生占比从2014届的27.9%上升到了2018届的37.3%。在主要的“新一线”城市中,在杭州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外省籍占比(60%)最高,其次为天津(58%),均超过一线城市中的广州(45%)。
就业满意度是反映毕业生就业感受的重要指标。数据显示,2018届本科毕业生在一线城市的就业满意度(71%)略高于“新一线”城市(68%),但从近三届数据来看,差值在缩小。北京是“北上广深”中本科生就业满意度最高的城市;“新一线”城市中,在杭州、宁波、天津就业的毕业生满意度较高,不输于一线城市。
06
民生行业成就业增长点,传统制造业就业比例下降
文章来源:《中国电力教育》 网址: http://www.zgdljyzz.cn/zonghexinwen/2020/0725/396.html